台灣牙醫師的平均壽命只有58.5歲

2016-05-10 13:14

看到一項統計,台灣牙醫師的平均壽命只有58.5歲。乍看這個數據的我,當然也是有點咋舌,雖然早知道醫療從業人員的壽命本來就比一般人要少十年左右。

    但牙醫師會這麼「短壽」,還真是意外,這個數字應該只比非洲國家高一些,跟柬埔寨的平均餘命差不多。為什麼?

    為什麼?很多人想問,尤其是跟我一樣的牙醫同業們更想知道。大家不是說牙醫師比較有生活品質,比較不會超時工作,壓力比其他科別相對較小,怎麼這些優勢沒有反應在實際數字上?令人費解。

    今年以來,我已經在臉書上看到三位年輕的同業過世了,都在平均年齡以下,其中兩位比我還年輕。有的是重病,有的想不開,在這個年紀永久告別,是家人的損失、朋友的損失、病人的損失,更是社會的損失。

    如果這是個真實情況,這個行業還真沒有「人人稱羨」的本錢。

    我仔細去分析這其中可能的原因,還是跟身心兩方面的問題大有關係。牙醫師的養成耗日費時,若再加上深造,其實出社會的時間比一般人晚了好多年,等於延後社會化的時程,這使這群年輕人比同齡的人更顯單純。當他們進入職場,面對的卻是棘手的醫療行為與醫病關係,這對某些人來說是極大的心理壓力,如果沒有適度的調解與再教育,長久下來精神疾病的機會勢必攀升。

    而牙醫的工作環境確實也對身體是一大隱憂,多種揮發性材料具有毒性、粉塵、高速鑽牙機帶來的噴霧、成天近距離面對病人帶來的感染風險、密閉空間又通風不良,在在都是健康的隱形殺手,如果長期在這樣的環境中工作,影響壽命應該不難理解。

    而且牙醫師常需長時間維持不符合人體工學的姿勢,這也使得絕大多數的同業在執業多年後出現職業傷害,不是肩頸酸痛就是下背疼痛、坐骨神經痛。近距離連續使用眼睛及長期高音頻的機器噪音對我們視力與聽力的損耗也比一般人加快許多,這些可能都是不能忽視的潛在因素。

    或許你會說,牙醫師至少不必值班,有正常的休假,比起其他科醫師已經好很多。看倌或許不知,醫院裡的牙醫師還是有排值班,只是日數較少,而就算休假正常,各牙醫學會、公會、校系所舉辦的演講活動多如繁星,每到假日就可以看到一大堆上進的牙醫師(絕不包括我)南來北往趕聽演講,一聽就是一整天,可能比上班還累,哪稱得上休假?

    許多牙醫師除了自我進修,還不忘參與各公會學會的公共事務,宵旰勤勞外還有一堆的應酬。我每每看到他們在臉書上分享一則則穿梭於各項活動會場的奔波身影,都覺得他們實在太辛苦,太疏於照顧自己。

    多數的牙醫師都有飲食不正常、少運動的壞習慣,所以如果做個調查,有三高毛病的一定不在少數。如果想要擺脫這些問題,改變作息是唯一途徑,否則賺再多錢也只是等著將來拿來換健康,還不見得換得回來。

    如果數據屬實,我離這個平均年齡也只剩十來年,若想超越這個數字,只能靠自己。於是我縮減診次、開始運動,這才發現臉書上幾位同業早早開始力行健康生活。雖然誰也不能保證這樣就能多活幾年,但總是個好的改變。

    希望不久的將來,我們能看到牙醫師壽命的延展,讓他們造福更多人。